新房

筛选
当前位置:泉州房地产网  > 楼市聚焦 > 泉州楼市
分享到
微信扫码分享
房掌柜小程序端

房掌柜小程序端

点赞(0)
收藏

楼市“限价房”时代 房企面临新挑战盈利模型更复杂

来源:房掌柜  整理 泉州房掌柜  2018-06-15 10:31:04
[摘要]上周末,北京第一批“限房价”项目入市,引发了业内不小的关注度

  上周末,北京第一批“限房价”项目入市,引发了业内不小的关注度。在“房住不炒”的指导思想下,大量限价房即将进入市场,无疑会对平抑房价上涨,解决供需矛盾,起到结构性调整的作用。不过,在土地出让时就已规定未来地产项目售价的“限价房”项目,也对房企的项目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在新形势下,房企面临诸多新的挑战。

  从抢地到精打细算

  从2016年底,北京首宗“限价房”地块入市以来,房地产行业的拿地逻辑就已经悄悄发生了转变。曾经北京土地市场成为了资本和“高价地”的舞台,2014年掀起的“地王”潮,一度深刻改变了北京楼市的住房供应格局,以至于不少业内人士都将2015年称作是北京“豪宅元年”。显然这样的市场态势让整个房地产行业都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状态。

 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回忆:“2015年时,房企普遍陷入了土地饥渴状态,因为土地出让节奏的放缓,造成了土地供应的稀缺,各家房企在拿地上都比较拼。”

  不过这种情况随着2016年底“限价房”的入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一位房企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:“在2017年之前,企业拿地一般比较关注住宅面积和配建等指标,由于整个市场非常好,大家对于后市预期较高,有些企业甚至觉得不管怎样都能盈利。因此对于竞价结果,高一点也可以接受。而到了2017年之后,随着土地出让条件变得逐渐严苛,大家也看到了政府调控的决心和力度,预期也变得平稳,可能对于房企来说更多需要考虑成本和盈利方面的问题。”这也造成了北京土地市场热度降温,甚至有宅地流拍情况出现。

  有业内人士表示,一般商品房项目的盈利大约在15%-20%,但是“限价房”由于比较严苛的出让条件,再加上房企的资金成本,想要有利润非常艰难。随着土地出让条件的逐渐细化,如今市场上的房企在拿地逻辑上肯定是有所改变的。

  诸葛找房首席分析师陈雷也指出:“既然价格被限定,其他条件的设置也日趋成熟和科学。那么开发商很难通过一些‘小聪明’获得利润,能做的就只有通过加强运营和产品打造,来实现快速回款。因此,在拿地时,会更多地考虑地块的交通、生活配套等内容,而非单纯的住宅面积。而从“限价房”的容积率设置来看,“限价房”社区的容积率稳定在1.8-2.0之间,整体设计上,一般是以小高层为主。”

  在市场“放量”与全面“限价”的背景下,土地市场逐渐回归理性,房企拿地的逻辑变得越来越理性,尤其限价自持对开发运营实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,房企在自持比例竞争上更为谨慎。

  这也衍生出土拍市场通过联合体争夺限价地块“报团取暖”的模式,最为典型的是去年6月丰台区的周庄子村旧村改造地块,首次出现“保利+首开+龙湖+中海+胜翔+周庄子村+平安”7家房企组成的联合体进行拿地,堪称“巨无霸联合体”。

  对此,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,这是房企把控市场风险的一种表现,同时也是房企优化分工的一种体现。后续对于此类自持地块来说,或许会有其中一家房企占主导,或者自持部分单独剥离出去运营,而联合开发的做法也体现了类似的投资逻辑。

  从供地区域来看,去年所供应地块大部分位于远郊区,城六区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,伴随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,远郊区的土地交易成主导。

  阳光城集团北京营销总监胡犇告诉记者,北京的城市格局正在从远郊过渡到近郊化,原来被认为是消费者的第二居所,如今正成为第一居所,这也使得不少房企转战昌平、顺义等加速拿地。

  盈利模型愈加复杂

  今年以来,全国土地市场的流标、流拍现象频繁出现,大部分项目的原因与北京类似:土地底价偏高、“限房价”条款存在,使得项目利润受到压缩。

  1月4日,位于长沙市雨花区鄱阳村的一宗地块因无人报价而遭遇流拍。该地块的起始楼面价为4710元/平方米,住宅部分的最高销售价为7900元/平方米(不含精装修价格),利润空间不足。这也是今年长沙的首宗限房价地块。

  1月12日,合肥肥西县一宗巨无霸地块遭遇流拍,原因是3位竞买人的最高报价均未达到保留底价。此前的2017年11月,该地块已经遭遇过一次流拍。

  1月17日,佛山高明区一宗商住用地因无人竞价而流拍。该地块起始楼面价为3409元/平方米,但最高限价5.1亿元,折合楼面价5500元/平方米,同样存在利润空间不足的局面。

  据中原地产统计,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,全国经营性用地流拍、流标的现象明显增多,达到111宗,当年上半年仅有67宗。该机构认为,除了土地出让条款严苛外,还有房企资金压力增大、市场预期不乐观等因素。

 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,进入2018年,土地出让条款严苛的现象不会有明显改变,甚至可能加剧。

  他表示,从运营角度看,各地政府力推的租赁住房、共有产权住房,本身就属于低利润的项目。如果这些地块单独出让,吸引力不够,可能会低价成交;如果以配建的方式出让,就会影响整个地块的质量。因此,这些地块占比加大,就意味着开发商拿地和运营难度加大。

   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还指出,“限房价”条款不会很快退出。他表示,房地产市场出现年末“量价齐升”的表现,其中既有年末翘尾的惯性因素,也说明部分区域市场存在反弹的压力。因此,对价格的限制将继续体现在土地出让规则上。

  1月下旬,青岛、天津、广州、武汉先后推出大量土地,均设有限制性条款。其中,天津的两宗土地采取“限地价、竞自持面积”方式确定竞得人;青岛的6宗土地采用“限地价、竞人才公寓配建面积”的规则;武汉一宗地块则祭出“四限”条款,即“限房价、限房型、限工期、限销售对象”。

  前述房企人士认为,这些条款使得盈利模式的测算越来越复杂,盈利空间却越来越小。

  该人士表示,市场肯定会在2018年进入“小年”,过去两年拿的地,消化速度会放缓,加上融资政策收紧,企业的资金压力将有所增大。因此,面临上述“复杂”的地块,企业肯定会更加谨慎。

  中原地产指出,在当前的土地市场,流标、流拍占比并不高,但抢地积极性已经明显下降。随着调控的延续和市场的降温,低价成交将是今年土地市场的常态,流拍、流标的现象也可能有所增多。

  压缩周期提升利润

  对于房企而言,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,“限价房”项目的利润如何实现。

  “一般来讲,行业里有这样的规定,做普通保障房按照3%的薄利来定,如果从“限价房”通常使用的容积率来计算,限价房项目的利润应该在7%-8%。”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表示,北京的“限价房”盈利空间自然是不大的。

  严跃进表示,盈利是房企拿地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内容。所以从利润点看,涉及开发周期压缩和营销成本压缩等内容。

  以最新挂出的顺义后沙峪地块为例,该地块限价5.5万元/平方米,建筑面积6.5万平方米(含住宅、商业、办公),以全部可售来计算,地块起始楼面价约2.7万元/平方米,销售均价不超过55583元/平方米(含全装修费用)。如果以起始地价成交,则企业仍将有盈利空间,如果按照溢价率50%的上限价格计算,则楼面价将超过4万元/平方米。这样企业的盈利空间将降低至1.5万元/平方米。

  “一般的商品房建安成本3800元/平方米,“限价房”可能会低一点。”按照陈雷提供的数据分析,该地块如果达到竞价上限,房企的盈利空间将降低到1.1万元/平方米左右。考虑到企业资金成本的问题,这一数字可能会进一步下降。不过陈雷也表示,目前土地市场已经比较理性,“限价房”地块竞至竞价上限的可能性较小。在土地出让较理性的前提下,利润空间虽然有限,但是仍然存在。

 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,如今各项目商办部分的销售条件也已经十分苛刻:“从消费者角度来看,500平方米起售的商业总价不低,首付款项足够购买一个12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项目。而从房企的角度来说,只能自持做租赁。”

  考验房企操盘能力

  除了控制成本以外,限价房的出现或许要倒逼开发商在玩儿法上做出花样。就在之前,北京市首批“限房价、竞地价”土地拍出,4宗地成交结果均为住宅100%自持,未来所建项目将全部由开发商自持,作为租赁住房提供给市场。

  全部自持不得出售则意味着开发商的回报周期被无限延长,即便如此,开发商对于土地的热情依然高涨。对此,行业人士表示,即便自持,开发商依然有运作的空间,随着北京无地可售、无房可售的局面到来,土地的增值有较大预期,这能提高企业的估值,只是开发商要改变以前拿地卖房的传统模式,换一种活法了。

  一位品牌房企项目负责人向记者透露:“在所有条件都符合政府标准的前提条件下,“限价房”项目能维持正利润就算合格了。”据他透露,就算房企在用料上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流程优化能够有一部分节省,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点是人工成本的上涨非常厉害,这是谁都逃不掉的。

  所以“限价房”项目的打造实际上非常考验开发商整体研发和规划水平。“如果说项目的整体流程上已经很成熟了,他不需要花费很多工夫和成本去约乙方做这些事的话,那他还是能省一部分钱的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“但如果房企在这方面比较薄弱,他需要走的每一道程序都需要成本,利润就越少。”

  而思源地产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、首席分析师郭毅也向记者表示,“限价房”项目对于开发商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从现在来看,“限价房”项目在计算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基本上不赚钱。2017年下半年之后,地价逐渐回归理性,这种项目可能还具有一些空间。

  对于开发商来说,“限价房”的地只要合理还是可以拿的。郭毅向记者透露,一方面可以从产品打造上,做出一些高低差,除此之外,“住宅限价,可散售的商业和办公部分并未限定价格上限,这部分仍然存在盈利的可能。另外,按常规判断,地下车位和千人指标都能有一部分销售收益,当然这并不足以弥补开发商在高成本下的利润缺口。”

  “房企的拿地逻辑主要在于“限价房”用地,迅速地产生现金流。抽出的现金可以迅速投资下一个项目,从而产生新的利润。这就是现在大家都在强调的高周转。周转越快,资金成本越低,这也是很多房企学习碧桂园的原因。”郭毅向记者表示。

  此外,对于房企来讲,很多时候还不能只考虑利润问题。一位央企项目负责人表示:“实际上房企拿地也不仅仅考虑盈利的问题,也会考虑品牌方面和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。”

  (房掌柜整理来自新京报、每日经济新闻、21世纪经济报道、北京商报)

分享到:
责任编辑:李玉娟

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,违规转载法律必究。
楼市爆料寻求报道,请点击这里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。

新闻排行

新闻推荐

  1.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
  2.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
  3.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?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
  4.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% 归母净利润94.6亿元
  5.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
  6.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“拿来易、用出难”?
  7.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
  8. 8标普称116家房企今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
  9.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
  10. 10终究成了“小碧桂园”?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

楼盘推荐

视频推荐